章永佳
1996年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後曾四處兼職為壁畫的繪畫工人,之後先後任職於兩間畫廊,並從打理雜務的助理轉至策劃及宣傳畫展的主管。另外,也和友人共組藝術家自主空間「Spacekraft」。
其多年的創作方向,主要遊走於純油畫及手工藝之間:以純油畫來挖掘及表達個人自我體驗,而以手工藝來探索其與他人及生活間的關係。油畫近年有純黑白及生態傾向;而手工藝則從早年較多的剪紙至近年的刺繡,並發展出「紀念被單」藝術計劃,包含了與人互動的行為藝術、工作坊至裝置展覽。另外,也以獨特方式把純繪畫及手工藝融合於蛋殼、螃蟹殼、蝸牛殼,甚至是飛蟻膜翅等大自然有機物的運用。
近年來也參與劇場表演以學習如何現場與民眾互動及溝通,更不斷參與不同國家的藝術家駐地計劃,包括印度、英國、韓國、馬來西亞以進一步瞭解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及當代藝術。
個展:
2004年 「奇花異獸.蓊鬱之愛Ⅰ」 馬來西亞「Reka Art Space」
聯展(2003年後):
2007年
「家之樂」 新加坡「Sculpture Square」
「5月之探索」 韓國光州「518紀念基金會」
「開放工作坊」 韓國光州「前全羅南道縣立辦公室」
「Rimbun Dahan二駐地藝術家聯展」 馬來西亞「Rimbun Dahan美術館」
2006年
「平行的現實 –當今亞洲藝術」 英國 Blackburn
「3位當代藝術青年展」 馬來西亞「Valentine Willie Fine Art畫廊」
「Satu Kali 馬來西亞行為藝術研討會」 馬來西亞
2005年
「2005年福崗三年展」 日本「福崗亞洲藝術館」
「邊界-2005年世界社會論壇」 巴西
2004年
「後方民眾」 新加坡「新加坡美術館」
「區域性的動物」 新加坡「The Substation」
「當今馬來西亞藝術」 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
張敏華
1999年畢業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社工組。在學時,曾積極參與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的活動,後實習于台北市政府社會科老人保護特組。畢業後服務于台北市的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簡稱為 OURs)一年多,承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全台灣社區公共空間藝術化主題計劃。在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後,同時承辦災區的社區重建工作為協調員,也協助埔里一帶的社區尋求重建資源。
2002年回馬來西亞定居後,鋻於感受到國內藝術領域間的自我中心及劃界,而逐漸活躍于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的展演製作工程及相關活動策劃,嘗試辦演「橋樑」角色。同時,與多位編舞者、導演、畫家、音樂家互相合作,並主要以文字創作與其他藝術工作者激盪。2003年與導演羅國文合作,並以劇場演出「無題」的非敘事性劇本獲馬來西亞Cameronian藝術獎;2004年獲邀參與《馬來西亞百科全書第8冊:表演藝術》的部份撰寫。
2006年至2007年任職為《東方日報》專題記者長達兩年,不過仍延續與藝術工作者的合作,並把對社會及文史的關注植入合作內容。更於2007年與近年來合作「紀念被單」藝術計劃的視覺藝術家章永佳,在韓國光州共同以「光明城的人民」裝置作品參與紀念518光州事件的藝術展覽。目前正投入「馬來西亞消逝城鎮」及「馬來半島中部之潮汕移民史」的口述歷史及紀錄報導;另外正編寫敲擊鼓團「手集團」的十週年回顧特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