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記者會

記者會之前蔡江隆和吳淑惠老師特別拿家裡的水生植物來工作站支援一下
為了北回歸線環境藝術工作站特別做的八仙彩...很有入厝的感覺喔!

在工作站前種下台灣欒樹
工作站前的揭牌儀式

戶外雖是艷陽高照但是大家還是很支持,很謝謝大家忍著大熱天參加









駐村藝術家:蔡江隆、吳淑惠

蔡江隆、吳淑惠
  • 2006 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 駐村藝術家
  • 2004 與文建會共同主辦新食器文化Ⅲ-夢幻食器陶花宴
  • 2003 策劃新食器文化Ⅱ-暮夏陶花宴
  • 2002 策劃新食器文化Ⅰ-陶花宴
  • 2001 打造陶花源藝術空間

創作計畫:

調查當地土質與釉料以及香氣分析,如何製造出最能呈現太和茶的茶器具,並和居民一同互動製作茶具。

駐村藝術家:陳泓易

太和社區駐村團隊召集人 - 陳泓易

現任:

  • 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 輔仁大學法文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 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國際藝術教育學會(INSEA)會員
  • 台灣法語教師協會(APFT)會員
  • 2004-2006 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所長
  • 2005-2006 南華大學視覺藝術系主任,暨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所長
  • 2004-2006 南華大學<<台灣藝術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2006-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 2006 台南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 2006 嘉義縣政府公共藝術審議委員
  • 2006 <<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學刊>>主辦暨總監
  • 2006 <<文化詮釋與藝術再現>>研討會主辦人
  • 2006 <<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協同策展人
  • 2006 <<東石漁人碼頭裝置藝術展>>策展人
  • 2005 嘉義梅嶺美術館<<嘉義生猛藝術家>>策展人
  • 2005 <<藝術空間的精神性與物質性>>研討會主辦人
  • 2004 <<當代藝術的觀念與再現>>研討會主辦人

創作計畫:

  • 將太和地區的地理量化資料作一番調查。
  • 土質,水質與水文調查。
  • 氣候特性調查。
  • 植物特性與植被生態調查。
  • 影響植栽的動物,昆蟲,鳥類調查。
  • 太和產區的茶葉進行物理化學質性與量化分析。
  • 研究太和地區主要茶種(青心烏龍,金萱)與其他同海拔地區(如杉林溪,霧社,草坪頭)之差異。
  • 了解太和地區的建築與空間思維邏輯(人與土地的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 找一處太和村中的廢棄空間(或類似場所)。
  • 請太和國小學生及其家長幫忙,共同利用此一空間規劃建設成與大自然交流的茶室空間。
  • 依據以上地理資料,與居民研究討論如何呈現太和的茶。
  • 請蔡江龍夫婦已土質與釉料以及香氣分析,如何製造出最能呈現太和茶的茶器具。
  • 以太和地區的原生植物,櫸木,竹,蘭花等架構茶室的戶外空間。
  • 請藝術家炳文教導茶室室內空間的大木作與小木作。
  • 一人一樹.請文化局長帶頭在茶空間庭院種植山茶花,發放樹苗,全村每一個人都來種下一株山茶花。
  • 雇工購料,申請經費補助建構出以太和甚至台灣地理文化而發展出來的茶空間與茶器具進而茶文化。
  • 當全村人所種下的一兩千株山茶花同時盛開時也是作品可以展出之時.形成地景藝術情境。
  • 全村共同管理使用此一茶空間.藝術空間變成生活空間.此空間同時也是某種公共藝術。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駐村藝術家:孫華瑛

孫華瑛

2006 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駐村藝術家

自1993年創立「辣媽媽劇團」組織工作至今已14年,致力於將性別意識覺察融入戲劇教育工作。這幾年,開始與在地非營利組織中的弱勢女性社團合作,將相關的戲劇和藝術創作方法,運用在社區女性增權及社區組織工作實踐上。

駐村藝術家:林純用

林純用

  • 2007 台灣燈會-嘉義藝術燈區-参展藝術家
  • 2006 東石漁人碼頭「端午節裝置藝術—蚵田工法金三角」
  • 2005 辦理「嘉義縣2005日照嘉邑北回歸線夏至藝術節」,文化局行政統籌工作
  • 2004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參與故宮博物院所主辦「異國風情-亞洲文物展」,負責現場各項展覽事宜

駐村藝術家:趙小菁

趙小菁

  • 2007 台東縣文化局 「台東美術館」籌備人員
  • 2006 台大城鄉基金會 專案人員
  • 2004-2006 南島社區大學 課程講師、專案人員
  • 2002-04 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畢。博物館展覽規劃與設計、專案研究、執行暨活動企劃、社區藝術營造

創作計畫:肥皂D I Y工作坊

你知道肥皂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原理嗎?你知道自己作肥皂也可以很EASY嗎?你知道家裡做菜所剩餘的油其實可以做更多的利用嗎?來一趟肥皂DIY工作坊,你可以創造生活中更多有趣的事情。還在考慮家裡的廢油無處去嗎?沒關係!在肥皂DIY工作坊時可以將家裡的廢油變成好用的肥皂。

想要參加工作坊的民眾,只要自備家中廢油,即可一同來參與肥皂DIY工作坊。

駐村藝術家:蔡英傑

蔡英傑

  • 2007 台灣燈會-嘉義藝術燈區 參展藝術家;2007嘉義縣梅嶺美術館彩墨、裝置藝術 個展
  • 2006 應臺灣永續連盟協會製作大型雕塑八色鳥;中秋布袋港-燈船裝置藝術-鯤化鵬
  • 2005 嘉義縣北回歸線-太陽館5F各國北 回歸線壁畫
  • 2004 嘉義市文化中心-彩墨個展;嘉義市基督教醫院-彩墨個展;海巡署中巡局訓練大隊-彩墨豆畫展;嘉義縣觀光旅遊局船仔頭社區-蚵貝藝術壁畫

創作計畫:

協助指導新厝居民共同改造當地入口意象設置,並找出適合當地的材質,創造出符合新厝社區特色的入口意象。

駐村藝術家:吳娟

吳娟

  • 2007 高雄電影圖書館一奇幻電影世界特展
  • 2006 汐止夢想社區駐村藝術家-國際嘉年華遊街;西雅圖野島Wild Island藝術交流藝術家
  • 2006 嘉義博物館. 嘉義女人香聯展
  • 2004 嘉義市史跡資料館鐵雕個展
  • 2003 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鐵面展』

創作計畫:

此次設計以熱鬧的廟會為主題,所以加入台灣傳統廟宇的主要角色,舞獅頭的製作,再搭配美麗的孔雀舞蹈,一剛陽一柔軟的兩種調合呈現,而舞獅需由男性呈現較佳,以單人為主,再搭配服飾與動作,孔雀也會有美麗的開屏舞姿用舞蹈式的呈現。

駐村藝術家:駱麗真

駱麗真

  • 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博士候選人
  • 紐約大學 藝術創作系 1993 碩士畢

現職

  •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聯盟 副理事長
  • 明新科技大學 專任講師
  • 輔仁大學 兼任講師

個展

  • 2003 12月26日-2004 02月04 快樂半島 台中20號倉
  • 2003 07月16日-09月12日 快樂漫遊 壢新醫院藝術中心
  • 2002 08月17-31日 快樂地 華山烏梅酒廠 贊助單位: 國家藝術基金 /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2002 06月07-27日 螢光變奏 智邦藝術基金會

創作計畫:大埔知音計畫 (駱麗真、張耘之)

大埔因社會環境變遷的影響,整體社區人口結構呈現年齡極端化,經濟結構以時作農產為主。但也因為如此緩慢的生活步調,才能散出獨特的在地味道,一種沒有污染的恬靜空氣,在無可取代的環境音中慢慢提味!

因此,計畫將過去少被利用的深度聽覺觀察,讓新生代大埔人發現有別於傳統視覺經驗建構下的大埔,並發展自己的紀錄觀點;此外,讓新生代大埔人記錄地方耆老或自家長輩述說大埔變遷的故事,補上即將消失或過去從未顯現的記憶缺角,同時利用公共廣播系統,大埔阿公、大埔阿嬤聽見空氣中流傳著他們的故事。

駐村藝術家:章永佳、張敏華

章永佳
1996年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後曾四處兼職為壁畫的繪畫工人,之後先後任職於兩間畫廊,並從打理雜務的助理轉至策劃及宣傳畫展的主管。另外,也和友人共組藝術家自主空間「Spacekraft」。

其多年的創作方向,主要遊走於純油畫及手工藝之間:以純油畫來挖掘及表達個人自我體驗,而以手工藝來探索其與他人及生活間的關係。油畫近年有純黑白及生態傾向;而手工藝則從早年較多的剪紙至近年的刺繡,並發展出「紀念被單」藝術計劃,包含了與人互動的行為藝術、工作坊至裝置展覽。另外,也以獨特方式把純繪畫及手工藝融合於蛋殼、螃蟹殼、蝸牛殼,甚至是飛蟻膜翅等大自然有機物的運用。

近年來也參與劇場表演以學習如何現場與民眾互動及溝通,更不斷參與不同國家的藝術家駐地計劃,包括印度、英國、韓國、馬來西亞以進一步瞭解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及當代藝術。


個展:
2004年 「奇花異獸.蓊鬱之愛Ⅰ」 馬來西亞「Reka Art Space」

聯展(2003年後):
2007年
「家之樂」 新加坡「Sculpture Square」
「5月之探索」 韓國光州「518紀念基金會」
「開放工作坊」 韓國光州「前全羅南道縣立辦公室」
「Rimbun Dahan二駐地藝術家聯展」 馬來西亞「Rimbun Dahan美術館」
2006年
「平行的現實 –當今亞洲藝術」 英國 Blackburn
「3位當代藝術青年展」 馬來西亞「Valentine Willie Fine Art畫廊」
「Satu Kali 馬來西亞行為藝術研討會」 馬來西亞
2005年
「2005年福崗三年展」 日本「福崗亞洲藝術館」
「邊界-2005年世界社會論壇」   巴西
2004年
「後方民眾」 新加坡「新加坡美術館」
「區域性的動物」 新加坡「The Substation」
「當今馬來西亞藝術」 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

張敏華

1999年畢業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系社工組。在學時,曾積極參與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的活動,後實習于台北市政府社會科老人保護特組。畢業後服務于台北市的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簡稱為 OURs)一年多,承辦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全台灣社區公共空間藝術化主題計劃。在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後,同時承辦災區的社區重建工作為協調員,也協助埔里一帶的社區尋求重建資源。

2002年回馬來西亞定居後,鋻於感受到國內藝術領域間的自我中心及劃界,而逐漸活躍于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的展演製作工程及相關活動策劃,嘗試辦演「橋樑」角色。同時,與多位編舞者、導演、畫家、音樂家互相合作,並主要以文字創作與其他藝術工作者激盪。2003年與導演羅國文合作,並以劇場演出「無題」的非敘事性劇本獲馬來西亞Cameronian藝術獎;2004年獲邀參與《馬來西亞百科全書第8冊:表演藝術》的部份撰寫。

2006年至2007年任職為《東方日報》專題記者長達兩年,不過仍延續與藝術工作者的合作,並把對社會及文史的關注植入合作內容。更於2007年與近年來合作「紀念被單」藝術計劃的視覺藝術家章永佳,在韓國光州共同以「光明城的人民」裝置作品參與紀念518光州事件的藝術展覽。目前正投入「馬來西亞消逝城鎮」及「馬來半島中部之潮汕移民史」的口述歷史及紀錄報導;另外正編寫敲擊鼓團「手集團」的十週年回顧特刊。

駐村藝術家:吳文文

吳文文

肢體創作工作者
  • 前台北四季芭蕾舞團團員
  • 蘇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進修
  • 南台灣表演藝術協會監事
  • 新上國小踢踏舞社教師
  • 高雄市新移民肢體劇場老師
  • 高雄縣旗山新移民肢體開發課程老師

肢體創作作品

  • 95年豆子劇團《親愛的守門員》
  • 96年高雄市228事件紀念活動環境舞蹈劇《重生》;南風劇團《河流》;豆子劇團《我們都是寄居蟹》、 《太陽別下山》

創作計畫:

  • 藉由肢體的操練達到心靈的解放,並由動作元素的設定填入個人的心理聯想意象,形成感恩虔敬的敬拜陣頭。在此形式是重要的,重要是因為要探討、尋找其意義內涵,內與外是並行的。
  • 認識肢體與認同自我的操練,同時對社區藝文傳統有所了解與繼承、取材社區,在以不同的角度觀察既有的信仰崇拜也建立自我認同。
  • 在請神迎神、出巡遶境、誦經祈福、設宴酬神、陣頭表演的儀式中,期望加入開放性的肢體文本。而在傳達心靈至誠的信仰與崇拜中也得到心靈洗滌

駐村藝術家:張耘之

張耘之

獲獎及邀展:

  • 2007-- 4C競賽動畫PC組 - 最佳音效獎 [Drink World]短片
  • 2006-- 製作[穀子‧穀子]記錄短片2006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兒童人氣獎」-- 台灣國際蘭花大展 - 受邀創作《聲音的河流》聲音 互動裝置 蘭花園區
  • 台南縣政府-- [腦天氣]數位影音創作大展之 [Upper Level]專區 - 受邀策展並進行現場演出

創作計畫:

讓阿公、阿嬤從河洛歌謠開始書寫自己對地方的感情在譜曲、演奏,最後發展成一個音樂表演的形式與廟會展演。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環境藝術行動-嘉義會前會

會前會還沒開始...大家先敘敘舊吧!計畫主持人與策劃人先討論一下進行流程

工作站的會議是佈置的很溫馨呢!
會前會是說明藝術行動最好的活動之一

看到這麼多鞋子,就知道參予的藝術家很踴躍喔!






2007年6月23日 星期六

駐村藝術家:溫曉梅

溫曉梅

2006

  • 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 駐村藝術家

2005

  • 北市三腳渡親水藝術節-生命之河大型傀儡設計製作
  • 中華電信總公司之亞卓市E-Tutor啟用儀式記者會平面、會場設計
  • 文建會主辦表演藝術節-南風劇團展場設計
  • 紀錄片無米樂-農藝復興廳設計製作
  • 紀錄片謝雪紅舞台演出部分-舞台設計
  • 勞委會之多元就業成果展會場設計
  • 高雄市國定古蹟唐榮中都煉瓦會社-點燈儀式活動場地規劃、設計
  • 高雄市旗津區和平紀念公園-動土儀式之和平舞台設計
  • 嘉義縣文化局主辦-嘉義生猛藝術家聯展策劃、執行
  • 溫世仁百萬武俠小說大賞會場設計、製作

創作計畫:

進到社區與社區居民互動之後,看能否發展出屬於該社區的特殊節慶,或是在環境、空間的視覺上創造出一些改變。

駐村藝術家:王耀俊、林彥伶


王耀俊

1964年出生於台南縣善化鎮,1995-1998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術碩士(M.F.A.)。1985-1990年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士 (B.F.A.)。

目前為環球技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林彥伶

1966年出生於高雄市,1990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並獲得美術學士(B.F.A)學位,2001年進入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現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就讀,並於2004年順利取得學位。同時為環球技術學院美容造形設計系兼任講師。


創作計畫:戀戀封衫.旅人日記

豐山是一個封閉型的山村,具有特殊的生態資源和秀麗的風景,在地居民以務農和經營民宿為主,是非常特殊的漢人山村。駐村期間,希望可以選定一處閒置空間,作為聚會、研習、創作和展示的「藝術空間」。透過居民意見的蒐集和地方特色的觀察,預期以染織和雕塑的手法,將在地的元素轉譯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形式。其間,希望廣召村民協助發展創意和工法,並將陸續完成十一月另地聯合呈現的作品。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社區簡介:環境藝術行動工作站

環境藝術行動工作站,在活動期間為行政指揮中心,也是主要活動據點之一。工作站除了開放部分空間做為2006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文件展展出空間外,更具有串流不同社區藝術家交流空間的角色,藝術家以工作站作為流動的基地,同時工作站也成為藝術家與附近居民交流的另一據點,結束後工作站將規劃成為藝術家與社區持續交流的場域。

環境藝術工作站 電話:05-2269108傳真:05-2061060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民權路66號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社區簡介:東石鄉四股社區

位於四股社區的鰲鼓溼地,擁有豐富的鳥棲生態,為西濱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的一環,也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大的生態溼地,多年來鰲鼓溼地在嘉義縣府積極推動下,已成著名觀光景點。僅擁有百戶居民的四股社區,曾先後向縣府相關局室反映,希望利用閒置多時的四股分校,成立鰲鼓溼地旅遊中心,經過半年來的協商討論,公所日前正式提案成立鰲鼓溼地自然生態保育中心,獲得了縣府核定通過。

2007年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於四股社區邀請了兩位藝術家,準備帶領居民以社區現有資源,共同激發創意創作出融合大家理念的社區公共藝術。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社區簡介:六腳鄉新厝社區

新厝社區200年前曾為一片荒蕪,由住在雲林縣北港溪「湖仔內」的黃氏祖先,渡北港溪來此地開墾,居民中以黃姓、陳姓、郭姓為大姓,最早聚落取名為「新結莊仔」,多年後正式更名為「新厝」。

2007年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請到了三位藝術家,分別以繪畫、面具製作、手工肥皂等專長,帶領社區居民以社區當地素材,與藝術家共同創作出具社區特色的藝術作品。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社區簡介:新港鄉新港社區

新港原名笨港,是昔日種植胡麻的地方,古名「麻園寮」。前清時期,笨港不僅是對外貿易的港口,也是盛極一時的大市鎮,素有「小台灣」的稱號。現今的新港市街原本是位於古笨港南方的小聚落,曾經是嘉南平原上重要的市集貨物集散地。

新港總被形容是地靈人傑、人文薈萃,有著淵遠的歷史聚落,街道巷弄間,不經意便能發現古厝、古蹟的蹤影,古意盎然、韻味十足。新港鄉內目前有花卉專業區、蔬菜專業區及許多宗教據點等特色,結合了各方特點,新港鄉發展成了嘉義縣具濃厚人文氣息的社區之一。2007年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邀請了兩位藝術家與新港社區,以繪畫及影像裝置等主題,共同創作出具社區特色的藝術品。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社區簡介:水上鄉塗溝社區

水上鄉塗溝村是嘉南平原典型的農村,塗溝村由頂塗溝及下塗溝兩個部落組成。週邊為豐富田園景觀與台糖蔗田,社區內有台糖鐵路貫穿,呈現特殊地貌景觀。主要信仰有南天宮、德興宮、龍鳳宮及蔭公廟等四座,尚有五顆百年大榕樹、及生態多樣的九瓊埤於社區,主要作物為稻米、小黃瓜、小番茄、玉米、菱角、美濃瓜...等。

塗溝社區多為務農農民,對社區公眾事務保持著熱情純樸的心,農暇之餘常能見到居民主動整理環境,只要有助於提升社區品質,幾乎是全體總動員。2006年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中的駐村藝術家溫曉梅曾發揮巧思,引導居民利用資源回收物及現有植物,親自做出各種不同又頗具特色的大型傀儡,配合廟會的踩街遊行,妝點強烈的塗溝社區風情。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社區簡介:義竹鄉東後寮社區

東後寮是指清代中葉已建庄的東榮村,與現在的東光村合稱的光榮社區。日據時代因應戰爭需要,闢建了台19線貫穿,帶動了東後寮的繁榮,但隨著工商時代的變遷,人口逐漸外移,現在東後寮人口數只有二千餘人,人口老化與隔代教養是社區內顯見的問題。

東後寮目前村民姓氏以趙、丁、陳、洪等居多。社區除了保存著一些傳統建築與空間的傳統形貌之外,該地區的文史工作室,在有識之士的參與努力之下,已有不少當地風土與歷史的調查與整理,社區意識也在這基礎上有了很好的凝聚力,是一個具有永續發展潛力的社區。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社區簡介:梅山鄉太和社區

太和社區位於嘉義縣梅山鄉中海拔山區,是梅山鄉中最偏遠的村落,太和社區有許多種茶人家,為了趕在茶最好的時晨採收,經常一早便開始繁忙的一天。

當採好的茶在茶廠烘培時,滿山滿谷的太和便瀰漫著淡淡的茶香,社區出產的茶葉更是農會茶葉競賽的冠軍茶,居民以自然工法開墾的茶園,提供了社區自然景觀。

除了有名的茶葉,太和社區也是賞李花、桃花熱門去處,社區農民自種李樹、桃樹,每年春天開花,有如一大片白雪覆頂。

2007年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將以太和社區產業作為藝術行動發展的主題之一,期望借藝術行動與社區共同激盪出結合藝術與產業的藝術作品。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社區簡介:中埔鄉鹽館社區

鹽館社區早期有檳榔青、菸草等種植作為生活收入費用,兩大主要農產已漸沒落。鹽館社區目前的農作物是以水稻為主,社區裡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兩棵榕樹緊緊纏繞,最早於路口種植這兩顆榕樹是希望能似門神守護村裡面的住戶,榕樹長高後卻意外的形成緊緊擁抱狀,榕樹現在已成為鹽館主要景觀之ㄧ。

鹽館社區特別重視產業發展、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正一步一腳印的改變社區主要發展特色。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社區簡介:大埔鄉大埔社區

大埔鄉位在嘉義縣最南隅,幅地遼闊,鄉內擁有全台第一大的曾文水庫,是目前少數未被過度人工開發破壞,為一自然環境優異的綠色鄉鎮。

大埔有五個村落包括和平村、大埔村、永樂村、茄苳村、西興村,大埔社區因建蓋曾文水庫,淹沒耕地達六百甲之多,時代的變遷下導致鄉內人口外流、老化問題嚴重。

大埔社區內有座『大埔美館-螢火蟲生態主體館』為社區觀光景點之一,透過大埔美館社區希望能復育螢火蟲和生態教育。對大埔社區而言,如何兼顧水源維護、生態保護、產業發展、老齡化以及青少年家庭環境不健全,成為社區裡的重要課題。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

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社區簡介:阿里山鄉豐山社區

豐山之名的由來是因該地區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特別是吊橋、瀑布、原始林三多;加上位處於嘉義、雲林、南投三縣的交界;又處於蛟龍溪、乾坑溪及石鼓盤溪等三條溪的匯流處,素有「豐三」之稱。

進入豐山村,有如走進純樸的農業博物館,處處是農田、農具與務農景象。透過2006年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的駐村藝術家在社區的工作坊研習,讓居民體驗到,原本造成社區環境問題的土石流,所夾帶來的石頭和漂流木,也能成為一件藝術品。希望在2007年的環境藝術行動,能夠讓居民體驗更多不同的生活美學。


Created with Admarket's flickrSLi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