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2007.09.10 一一七張已逝的臉 繡進紀念被單莊哲權/嘉義報導
「一片很輕的布,當大家合力把感情投注進去,就變成一塊很有重量的紀念被單」,近百位嘉義縣新港鄉鄉親,在藝術工作者協助下,繡出已逝親人遺像,再將這一百多張臉縫製成「紀念被單」,在這件集體創作的藝術品裡,有著深濃的回憶及情感。
在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正中央,垂掛著一件三乘三公尺的被單,被單上有一百十七張臉,從事這件集體創作的是新港鄉老、中、青三代鄉親,他們用一針一線刺繡出自己親人的遺像,「這是我父親、這是我丈夫」,展出時幾位七、八十歲的「作者」興奮地指指點點。具有刺繡專長,來自馬來西亞的藝術工作者章永佳及張敏華,參與縣府文化局主辦的「二○○七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於八月九日進駐新港,在新港文教基金會的協助下,動員居民刺繡老照片上的人物,來紀念已逝的長輩或親友。
參與者帶來了自己已逝親人的照片,並在刺繡過程中互相敘述逝者的點滴,還追憶了對於逝者的情感及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
一位退休老師談到已逝哥哥的愛護而扭轉了她的人生;另一位參與者則細訴了十七歲因血癌去世的姊姊對家人的影響,每人回憶中都有喜有悲。
八十多歲戴著老花眼鏡的阿嬤鄭何錦雲,以顫抖的手一針一線繡出新港老照片中的肖像,在縫繡的過程,她也許想起年輕歲月的痕跡。
從沒拿過針線的長榮大學大四男生徐家瑋,繡的是完全沒有印象的曾祖父,透過針線,老人家的形象在他的腦海中鮮活了起來,徐家瑋說,把藝術融入生活,是個很不錯的創作經驗。
經過一個月,他們將這些親手完成的肖像刺繡編縫成「紀念被單」,這是新港鄉有史以來最多人參與的藝術創作,也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交流,及喚醒集體記憶的藝術行動。
昨天在展覽的開幕典禮上,即將回馬來西亞的章永佳表示,一塊很輕的布,結合了眾人的力量,就會很有重量,這個紀念被單是屬於所有新港人的。
1 則留言:
很贊很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