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相互陪伴的精彩旅程

文/翁媽

「藝術家要來大埔駐村」,當館長告訴我這個訊息時,我一頭霧水,什麼是「藝術家駐村」從來沒聽說過。經館長解說後,才知道就是藝術家進駐在我們社區,與社區居民互動,並將他們所學與當地人文、產物做結合,進而提升社區居民人文氣息、讓社區更整潔亮麗、朝氣蓬勃,最主要就是希望居民都能隨著動起來。

藝術家駐村說明會時,社區召集人吳瑪悧老師帶領藝術家張耘之的大埔知音計畫、洪意晴的快樂瓶與石頭彩繪、柯燕美的陶土創作、林家瑜大埔水水故鄉繪本、陳利璇小小眼睛看大埔計畫、吳珮綺、楊千芳老照片收集、黃文淵漂流木製作、鍾順龍大埔攝影計畫、王燈祿竹編涼亭製作、鄭智雄影片紀錄等構想,就藝術家駐村內容向參與的社區民眾做詳細說明,讓社區居民能進一步了解,進而邀約親戚及好鄰居一起來參加,讓藝術家在駐村這段期間能與社區居民圓滿達成共識。

藝術家們進駐後,緊跟著我的生活越來越充實,多采多姿更不在話下,每天的行程都排滿滿的。每天陪著這群年輕的藝術家,我不但能從中學習成長,也讓我的心境變年輕了,真的無限感恩!看到他們的專業與敬業,真是可圈可點!當瑪悧老師參觀大埔社區人文歷史影像館,看到牆壁上的雜唸歌,就希望能找到當事人來獻唱,且能讓我們收音錄下來,我義不容辭幫忙找,找到陳連興老先生(叔公祖)。當時他正在豬舍餵豬,我帶著一票人(收音藝術家張耘之、助理大毛、攝影師純僖、鄭智雄、坤龍)說明來意後,叔公祖欣然答應請求,就地唱了起來(當時是仲夏,地點是在他的麻竹林內,收錄者都沒有做防蚊設施,而攝影者又不能動,可想而知那是多麼艱辛啊!敬業的藝術家真的佩服你們。)收錄結束後,謝過叔公祖,我們即回大埔美館療傷。

記得七月中旬,那天瑪悧老師、家瑜、意晴、燕美、旻真、珮綺、還有位外國藝術家 Varsha,應永樂社區之邀造訪,鄉長夫人許老師為我們安排觀賞社區裡的一個景點,就是三角點,她請社區的賴先生開貨車載我們上山,山路崎曲不平不打緊,加上右邊是山壁,左邊是不見底的山谷,雖然我是在山上長大,都未曾走過這麼驚險萬分的路,更何況是來自大都市的藝術家們,各個花容失色、驚叫不已!如今回想那一刻還真心有餘悸!但是陪著他們無論是拜訪地方人士、長者、還是探訪當地景點、地方產物…等等,都讓我樂此不疲!

話說至此該感謝瑪悧老師、執行珮綺及所有的藝術家還有攝影師們。最最感恩文化局鍾局長,對於大埔美館館長蘇平福所呈送計畫案的鼎力支持,除了感恩!還是感恩!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