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方亭」構築的圓滿

文/王燈祿
此次到嘉義縣大埔鄉大埔村從事藝術創作是應純用先生之邀,以當地的竹子為主要素材。本鄉是麻竹筍全台灣最大的生產地,同時連木瓜、破布子也隨處可見。本地海拔不高,約二百三十公尺左右、三面環山,對著曾文水庫,如此地理環境非常優美。十月十一日傍晚和鄉親討論後,決定採用麻竹為主結構體,再以(烏腳力)筍為輔佐。
我來大埔之前在金山就畫好草圖,構想著如何運用竹子與漂流木、大王椰葉子等天然素材搭配成一座「方亭」。若能生活藝術化,又能藝術生活化,這才是我想要的,也是鄉親們比較會接受的。「方亭」的上半部份呈現約60度的金字塔形,再以竹片編成六角形,鋪上厚透明塑膠布後,再綁上大椰王葉子以遮陽光。底部是正方形的麻竹片,鋪成面板,每根柱子用粗大麻竹三根,以繩子及鐵絲綁緊,再挖洞加以水泥固定。門面則以(烏腳力)竹剖片做成自然的不規則花樣裝飾。底部中間用水庫旁的漂流木,直接上縲絲固定,上面用鍊鋸切平,即桌子是也,命此名「方亭」。
「方亭」約六至七米高,三點五米四方。竹於戶外,日夜風吹雨淋,以致壽命不長;但處理得宜,亦能夠經歷上百年之久。一件作品之好壞,不重材質優劣,最主要是怎麼把你最想要的作品及理論表達出來,這就是朱老師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銘言,否則的話,也只是一件工藝品罷了!!所以,當有位大姊說:「竹子約兩年的壽命而已,何不建座鐵片或是水泥的涼亭!?」,我就回問說:「今年嘉義縣政府舉辦藝術燈會,有座九層樓高的竹編神木型的藝術品,價位約四百萬元,也頂多一至兩年就要拆掉,那豈不是更浪費呢!?」那位大姊聽我說完,便啞口無言了。
為什麼我會設計一座「方亭」?因為這裡的年輕人大多出外求職,社區的鄉親以中老年人居多,有事沒事就會聚在一起泡茶、喝酒、聊天聞話家常,藉此增加感情。因此,若能將作品結合他們的需求,可以欣賞又能使用的話,應該是最好不過。「方亭」完工時,有兩位茶山鄉布農族的原住民剛好經過,下車和我談了許久,並說:「方亭很有原住民的味道,他們回去後,也會學樣蓋座類似的作品。」有了他們的鼓勵,使我近十天來的疲勞一掃而空,精神倍增。
這次大埔之行,很感恩關心我的所有社區鄉親,如鄉長、黃代表、村長、葉理事長、阮前理事長、張總幹事、阿伯、大哥、大姊及翁爸等好朋友的鼎力相助,才有辦法如此順利完成。再次的說:「感恩啊!」
尤其最讓我感動的是,理事長葉添盛先生的夫人因身體不適,到嘉義就醫,葉大哥處理好夫人的住院事宜,便又急忙趕回大埔幫我,期間大嫂還數度來電關心製作進度,這種相挺精神,實在讓我十分感動。在此祝福葉大嫂,身體早日康復。
對於「方亭」的製作,我已盡了力,雖然時間超出許多,但結果讓我覺得很欣慰,不但結識了許多好朋友,又能讓大家共襄盛舉,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