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用影像探索,家園與心靈角落

文/周靈芝(駐村藝術家)

東後寮人情味很濃厚,是個典型的農村社區。村民很樸實、誠懇。小朋友也非常活潑可愛,熱情迎人。
這裡的青壯人口外流嚴重,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之前就聽說社區內阿嬤們有義工組織,也做了不少改善社區環境的努力,頗得外界讚揚,並受到不少重視,很多活動更是衝著這群義工阿嬤來設計,畢竟她們是最佳的社區動員人力資源。相對地,我發現兒童的部份較少受到關注,缺少以兒童為主體的設計,比較像是老人的附庸,因此進入社區後,我把焦點逐漸帶往重視兒童為社區未來主體的方向。
一開始,我的角色比較像是村裡來了一個專屬攝影師,只要村裡有整理環境的工作在進行,村長多半會來通知我,讓我去拍照做紀錄。漸漸地,我讓小朋友擔負起這個角色。一旦她們學會使用數位相機的技術後,便可以帶著相機到處去,拍她們喜歡的東西,也拍村裡正在進行的工作。這是我從社區培力的角度著想,為村裡培養影像紀錄的人才和興趣,同時也可以強化兒童和社區間的情感連繫。
小朋友的部份,我特別辦了兩個工作坊,分別是錄影工作坊和動畫工作坊,以及一次兒童的社區外參觀拜訪。阿嬤們則因另有社區外參觀拜訪,加上她們原有活動及工作負擔已經太重,我只辦了一次基礎攝影工作坊。
相較而言,社區老人家態度較保守、對現代化的電子設備較陌生也較慎重,比較害怕出手。小朋友則充滿了好奇和直率,對於數位相機的使用大膽且勇於嘗試。我教她們簡單的採訪錄影,以及用活動的方式來體驗動畫的形成,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之後又辦了一次社區外的兒童參訪之旅,設定適合兒童的社區博物館和畫展為主題,參觀了竹崎鄉紫雲社區的童玩博物館和嘉義鐵道藝術村的黃法誠個展《小明當道》,法誠剛好也是藝術家駐村計劃中東後寮社區的行政助理,對小朋友來說,是個親切的大哥哥。最後並帶小朋友去吃中飯,飯前先介紹了西餐禮儀。這次參訪同樣引起小朋友非常熱烈的迴響,頻問「明天還有沒有?」
阿嬤們在基礎攝影工作坊中雖然依舊很小心翼翼,但有一位在我的鼓吹下舉手願意把相機帶回家練習,之後更在一次工作中,教另一位義工阿嬤如何為她們拍工作紀錄。她自己非常開心能教別人如何照相,我更是開心,因為她就像是一顆希望的種子,可以把如何使用相機這種技術實踐逐漸擴散出去。
由於和村民們老老少少都處得相當愉快,小朋友更是一有空就自動到古厝來找我,無形中也增加了她們對古厝的認同和好感。和都市的孩子相較起來,他們所享有的自然環境相當不錯,但文化環境相形欠缺,包括物質層面的設施與精神層面的引導。對於東後寮社區的未來發展,我認為如果能再加強兒童方面的考量會更棒,甚至可以在古厝內設置兒童數位中心,備有電腦及網路,以及小小的放映間和讀書室,結合歷史與未來,哇!那應該會超讚的。當然這只是我的想像。未來如何,其實是需要社區、專業單位和政府部門的全體考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