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駐村藝術家)
這次「駐村」,特別是在六腳的新厝社區――一個安靜且人口稀少的社區,感想特別多。
剛到村子時我並沒有找大家來開會討論,而是想先安靜地把自己放在這兒,並且慢慢感受社區的一切。新厝沒有活動中心,但新興宮康府元帥廟前面的廣場是居民重要的聚會場所,是新厝居民的信仰中心,也幾乎是新厝的人文活動中心,社區所有的大小事務都是在這兒決定的。於是我第一天的駐村計畫就是先把廟的一邊整理成可以和大家分享及聯絡感情的地方,因為接下來大家要一起共同參與完成一件重大任務,就是農曆九月十五的廟會踩街活動。
首先我把之前活動用的獅頭拿出來擺放,以便為來詢問的村民做解說,獅頭的製作方法是用紙糊,底部再用粘土塑形,然後將紙黏貼在做好的模上。果不其然,馬上吸引居民的好奇,更有趣的是,在這過程中,每天都有不同的發展。三天後,已經有一位八十一歲的阿嬤,一起加入面具製作的行列。因為社區的人口很少且能來參與的人,多半是幫忙帶孫子的阿嬤、媳婦,以及做完農事後,還有體力來幫忙的阿公;另外就是一、二位國中小生。社區的精神人物是退休的吳長法校長及理事長玉華大姐,玉華姐是行動派,而校長會幫忙她處理電腦文書上的工作,一個文一個武,兩者搭配非常契合。這一次也是她幫我牽線,讓社區的阿公阿嬤願意出來一起玩。
剛開始做社區的阿公阿嬤們是沒啥信心的,但經由我與她們親切的互動和互相激勵及引導後,她們也漸漸地會去指導新來的朋友,我突然覺得大家都很惜福,一種農村社會的真。
這社區的人,有時會讓人覺得一動不如一靜,不過我倒是覺得,團體活動還是需要去創造一種機緣,讓大家去享受體驗過程的美好。而我們現在可是變成姐妹會了,目前廟前糊紙創作,是婆婆媽媽聊天的好地方,前幾天阿嘉姐還唱了一首好聽的台語歌,也打開了大家的話夾子。
在駐村過程中,雖然也曾想盡辦法鼓勵大家發揮創意,但畢竟對阿桑來說,最好的方法還是我一句你一動,不用想太多的去做,所以我也只能用簡單的方式,比如說重複性的動作,對老人家來說是比較簡單又易懂的,當然不只是手動,嘴巴也會跟著一起動。於是我們在手動口動的操作過程中,往廟會嘉年華的目標邁進一步。
剛開始有一點辛苦,因為來幫忙的人總是三三兩兩,不過後來,認識的人多了,也認識附近幾位年輕媽媽,她們最近都天天來,而且是帶著小朋友一起過來。所以在互動過程中,廟口廣場也變成臨時托兒所,而我也變成名副其實的托兒所館長!小朋友們有時嬉笑,有時哭鬧,媽媽們也因此妳一句我一句的,而我們也漸漸變成閒聊的好朋友了。她們是非常棒的媽媽,特別是大家都練就了一身絕活,那就是超強無敵的嘶吼聲,廟口也頓時熱鬧了許多。
廟會踩街算是大功告成了,最後還是要感謝玉華大姐,我看到她對社區的熱誠,而她的付出,也是社區居民都感受到的;我想真正活在生活中的人,就是最美的藝術家了。做了一首詩,為我們的廟會暖暖身(請用台語發音):
新厝新厝爬樓梯,廟會鬧熱來吃甜,我來做舞獅,阿嬤笑咳咳,新厝最美大家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