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一張票‧一段旅程

文/陳佑琳

到嘉義駐村的經驗,就像是一段關於季節的旅程;從燠熱難當的炙夏慢慢走到徐風微涼的秋日。我從台北搭三個半小時到嘉義,由民雄到山上將近兩小時的車程,期間每隔兩三個禮拜回台北一趟;就這樣重複地,三個多月之中我和藝術家老師們一起上山、一同找路。
這次,我不是買一張美術館或博物館的門票,去看某個的展覽。但我仍然像是買了張票---這是一張很遠、但不知是不是夠遠的票,卻讓我有機會進入社區。這個旅程也彷彿就是一條探訪來到社區的途徑,試圖敲敲居民的心門並且想像一種回應的可能。
豐山社區
豐山大概可以說是綜集一切我對山林樣貌的想像。由於尚未被觀光旅遊過度開發,山林資源仍然豐碩;沿途的溪流旁是數不盡的大小石頭,村內更是隨處可見碩大的石頭樹立在路旁或是民居附近。往豐山深處的風景走去,你會發現那裡人煙罕至而充滿神秘氣息,也因此深藏許多地方傳說。
官宗正理事長說,豐山的意思其實是指「豐三」:石頭多、瀑布多、吊橋多。石頭多,是老天爺從天而降的恩惠,但若是老天爺給得太多,這時候的豐山就又變成了「封山」,當地人常用一種幽默的方式來自我調侃。
經常面對大自然力量的豐山人,大多有一種特殊氣質,顯現出他們個體獨立的一面;而他們的獨立性與堅忍,或許因為大自然的洗禮而更具有靈性。在豐山,似乎每個人都身懷絕技,石雕、木雕、竹編、手工藝…大概隨手都可以作幾件作品,看得我真是瞠目結舌。而在豐山的日子,是這麼的詼諧且舒適輕鬆,而且帶有一種兒童遊戲般的單純快樂。
太和社區
當地主要的產業是高山茶。近幾年來,太和茶葉無論在的品質、產量都很優良,也讓居民的生活過得無虞且十分優渥,而這一點便反映在社區對文化與藝術的需求,並且對於新的事物抱持有很大的接受度,因此我們駐村的課程計畫大都受到居民民相當程度的歡迎。
太和的海拔大概有1200多公尺高度,日夜溫差也顯的大許多。有時早上大太陽光彩普照,待下午就開始飄來陣陣雲霧、風雨欲來;這些雲霧常常看似棉花糖,我覺得這裡的人就跟棉花糖般的雲霧一樣,帶著豐富的情感把你包圍起來、濃得化不開。
這裡的人情味特別濃郁,知道我是從外地來這裡當助理,都會特別體恤,尤其是郭芳源理事長、郭夫人和怡君就像家人一樣關照,我由衷地感謝;到山上來工作雖然要來往奔波,但是每一餐的豐盛美味,讓我反而胖了一圈。太和就像我在山上的另一個家。成果展結束的當晚,臨要離開道別之際,我還數度紅了眼眶。
關於藝術、關於期待
這次駐村我很慶幸能夠近距離觀察到藝術家們進入社區的狀況。
藝術家們懷抱著藝術的種子,希望進入社區培育藝術的秧苗,而居民們對於藝術家的來到也帶著滿心的期待。但是由此,我們不得不正視到一個「關於藝術、關於期待」的問題。
當社區預設的期待與藝術家自我設定有落差的時候,我們該如何看待?我們該努力去滿足社區的期望,還是去突顯這種落差的存在?藝術家們本身能夠接受,並且進一步讓居民們明白這種落差的意義嗎?
若社區的期待與藝術家們所給予的方向一致,這樣的矛盾或許並不會出現;然而,此時我們又期待藝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當同一個社區中的藝術家們各自以不同的形式發展,其希冀引發的意義又是否能讓其他藝術家瞭解到呢?這個藝術家們之間的期待如何達成溝通?
這些背後都隱含一個龐大的「公共」,中間則必須先經過一些繁複細緻的溝通過程。我不時會聯想到一種「丟球、接球遊戲」,豐山社區裡常看到這種大人、小朋友都喜歡的遊戲。村內大多數是王建民的球迷,心中都在期待著一個王建民,在投(接)球的那一刻彷彿達到夢想。
當我們進入社區,投出一個「藝術」的球,但就在同時我們接到一顆關於「公共」的球。

1 則留言:

Elsu 提到...

記得我在太和擔任社區替代役時,那時要幫社區進行文化局的成果計畫,要成果展的時候也是很多次的鼻酸,因為在成果展結束之後就要離開太和了,太和真的是一個很美的地方,有著很濃厚的人情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