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6日 星期六

當我們「移動」了既定的視框…

文/孫華瑛

…這次我的角色很不一樣。去年我是單純的駐村藝術家,今年我是執行統籌,一個月的代理角色,要面對的是繁複的行政統籌和協調的工作,對我來說並不困難,甚至是熟悉的經驗,只是,很難完整的紀錄,但是,陪伴著六位助理夥伴們的對話過程,是我喜歡的。聽著她/他們說在社區現場的種種情境和限制,看著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在實務場域裡碰撞,尋找重新認識自己和關照他人的路徑,是我在意的…。

2007年的八月十五日我寫下這一段文字。關於那六位年輕生命的碰撞故事後續是….在每星期一次的工作會議上,我特別找了一次會議中的一個時段,帶著六位助理們一起經驗著敘說彼此和聆聽他人故事的「發展」過程。
這樣的刻意,是因為我發現,這是一個專案臨時編組的團隊,而助理們一進入這個團隊之後,第一時間隨即「匆匆」的緊跟著進入社區。當助理們被賦予是工作團隊中,行政和藝術家和社區三方層面的橋樑的角色時,他/她們的工作態度更顯重要。然而,行政團隊裡的成員們來到社區,經歷各式多樣的複雜的人和事的狀態時,工作者的角色拿捏以及和社區、藝術家關係的建立,甚至是每個人的工作方法和態度、助理彼此之間的橫向聯繫和溝通、訊息傳遞的效率等等,不斷影響著這份需要大量集結人和人之間關係建立的行動任務。當其中一個工作者和另一個工作者的橫向聯繫「卡」住了之後,當對話中帶著「情緒」和「價值判斷」優先於相互「理解」複雜情境時,我們開始回頭檢視「我真的認識妳/你嗎?」、「妳/你又瞭解我多少?」於是「慢慢」又「細緻」的內部「對話」情境才被看見…被召喚出來…。
如何和「人」一起工作要比如何做「事」要來得深刻也費心許多。當事情不斷接踵而來,工作者不斷被要求或是自我要求行事效率的同時,人和人之間真正的相互「理解」又是什麼?當我看見這幾位年輕的生命憑著一股熱情和興趣「靠近」這個專案行動時,彼此對彼此的「靠近」又在哪裡?或許是我長期和人的近身劇場工作經驗又夾帶著組織工作者的角色關係,對於團隊裡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的發展比較敏感吧!也或許是過往的經歷告訴我,不怕事情多,就怕人的狀態不真實吧!為了看見那一層真實,也為了下一步的工作關係是正面的持續發展,於是,我帶著他/她們走過了一場「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敘事體驗。
就從各自畫一張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圖畫開始。我在向夥伴們說明這個行動的大致用意之後,每個人或快或慢的拿起畫筆在紙上塗了起來,我特別注意到本身是美術背景出身的幾位夥伴拿起畫筆來自由揮灑的神情,相較於另外幾位不是科班出身的夥伴雖然節奏慢了點,倒也能逐漸看見自己的生命圖像被一一描繪出來,這是她/他們大多熟悉表達的媒介和工具。當一張張圖像長出來之後,每個人目不轉睛的盯著彼此的創作線條和色彩,有整體意象的連環圖像、也有清晰可愛的日常生活景物,甚至是有兩張撕裂和缺席的抽象表現,於是,第一個透過繪畫表達的過程先露臉了。接下來是每個人敘說自己的畫中意境,就在一來一往的敘說和回應的過程中,我們看見彼此的生命脈絡、聽見彼此的情緒起伏,甚至是用眼淚和驚嘆聲堆砌起來的---「沒想到妳/你的生命裡有過如此的沈重負荷,以致於妳/你會如此小心翼翼」、「原來我對妳/你的刻板印象是建立在我的單一觀點」、「妳/你的工作方式是和我不一樣的,我們要怎麼讓對方理解差異」…。當我們「移動」了既定的視框,「重新」理解更細緻的脈絡之後,當「對話」是可以被允許差異和不怕批判之後…。
那份勇氣和自信,會帶著我們去抵制在自己身上被迫長出的限制和恐懼。
我們在經歷一場因為工作任務臨時編組形成的行動藝術,幾個月之後,任務完成,夥伴們回到各自的位置,妳/你會想起這裡的什麼?妳/你會感動曾經在這個計畫裡經歷過的什麼…?

沒有留言: